成为一个前沿创新、高精度、全周期专业的半导体晶圆材料加工与技术服务供应商
To be a globally leading semiconductor wafer material processing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rovider
优质、定制、创新、发展
High quality、customized、innovative and advancement.

始终关注客户需求,为客户
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努力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customer needs and strive for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customers, enterprises, and employees

产品详情
details
产品详情

碳化硅晶圆标识之争:为何6英寸依然青睐平边而非缺口?

在碳化硅(SiC)晶圆制造中,**定位平边(Orientation Flat)定位缺口(Notch)**是两种常用的晶向标识方法,用于指示晶圆的晶体取向及主轴方向,从而辅助生产和搬运过程中的精确对准。两者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技术与工艺需求,并受到晶圆尺寸、设备兼容性及成本控制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为何6英寸(150mm)SiC晶圆仍以定位平边为主,并分析两种标识方式的优缺点。

1. 为什么6英寸SiC晶圆仍采用定位平边?

1.1 设备兼容性

6英寸SiC晶圆主要应用于电力半导体等成熟市场,相关生产设备多采用较传统的设计,通常依靠平边进行晶向对准。这些设备最初即按照平边参考设计,已能满足晶向识别需求。若改用定位缺口,则需改造或更换设备,导致成本大幅上升。

1.2 成本因素

继续在6英寸SiC晶圆上采用定位平边,有助于维持较低的生产成本。平边工艺成熟,制造商无需新增设备或调整工艺即可维持现有生产能力。这对于电力半导体等价格敏感型行业尤为重要。

1.3 市场需求

6英寸SiC晶圆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与传感器领域,此类市场对自动化对准精度要求相对宽松。与逻辑芯片或存储器等高精度器件不同,碳化硅功率器件对晶圆对准容差要求较低,因此平边标识足以满足制造需求。

2. 定位平边与定位缺口的技术比较

2.1 定位平边(Orientation Flat)

优点:

设备兼容性高:大量现有晶圆加工设备基于平边设计,广泛适用于6英寸及更小尺寸的碳化硅晶圆生产。

成本低:平边相关工艺高度成熟,设备与流程完善,运行及维护成本较低,无需复杂的自动化对准系统,降低了生产开销。

技术成熟度高:作为半导体行业最早采用的晶圆标识方法之一,平边工艺稳定可靠,制造流程简洁。

缺点:

对准精度较低:与缺口相比,平边在高自动化工艺中晶向对准精度不足,可能影响后续制造环节。

材料浪费:平边设计需去除一部分晶圆,造成材料损耗,尤其在小尺寸晶圆中比例更为明显。

2.2 定位缺口(Notch)

优点:

对准精度高:定位缺口是一种更现代的标识方案,可在自动化设备中实现高精度晶向对准,非常适合高容差要求的工艺。

材料利用率高:缺口仅去除极少材料,相较平边设计可最大化晶圆有效面积。

适合高自动化环境:缺口与现代自动化生产系统兼容性强,是200mm及更大尺寸碳化硅晶圆的首选方案,尤其适用于高精度制造。

缺点:

设备及工艺成本高:缺口对专用设备及对准系统有依赖,现有生产线若采用缺口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升级或更换。

维护更复杂:与缺口对准相关的自动化系统结构更复杂,维护成本及技术支持要求较高,整体运营成本上升。

3. 定位平边与定位缺口的应用场景

定位平边:主要用于6英寸及以下晶圆的生产,尤其适用于电力器件及其他自动化要求不高的成熟市场。平边设计可满足工艺需求,同时保证设备兼容性并降低生产成本。

定位缺口:多应用于大尺寸晶圆(200mm及300mm SiC晶圆),尤其是逻辑芯片和存储器制造等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其高精度与高材料利用率使其成为高度自动化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方案。

结论

碳化硅晶圆上的定位平边与定位缺口体现了半导体制造中不同的技术取向。

定位平边因其低成本和高设备兼容性,被广泛应用于6英寸及以下晶圆,尤其适用于电力半导体及其他成熟市场。

定位缺口凭借更高的对准精度与材料利用率,在大尺寸晶圆生产中更具优势,尤其适用于高精度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境。

制造商在选择晶圆标识方式时,必须综合考虑设备升级、成本控制与工艺需求,以优化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510-86886380
江苏省江阴市港城大道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