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前沿创新、高精度、全周期专业的半导体晶圆材料加工与技术服务供应商
To be a globally leading semiconductor wafer material processing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rovider
优质、定制、创新、发展
High quality、customized、innovative and advancement.

始终关注客户需求,为客户
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努力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customer needs and strive for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customers, enterprises, and employees

产品详情
details
产品详情

碳化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碳化硅(SiC)凭借其优异的电学、热学和机械性能,已成为高压及大功率电子器件的核心材料。目前,化学气相沉积(CVD)是制备碳化硅外延片应用最广泛且最成熟的工艺。本文系统介绍了主流 SiC 外延生长方法,对不同工艺进行了技术比较,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1. SiC 器件中外延生长的重要性

在碳化硅功率器件制造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工艺步骤都基于 4H-SiC 同质外延层。衬底主要起机械支撑和导电通道作用,而外延层必须在厚度、掺杂浓度及掺杂类型(N 型或 P 型)方面进行精准控制,以满足 MOSFET、肖特基二极管(SBD)以及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JBS)等器件的特定要求。

目前主流的 SiC 外延生长技术包括:

化学气相沉积(CVD)

分子束外延(MBE)

液相外延(LPE)

脉冲激光沉积(PLD)

其中,CVD 凭借其优异的工艺可控性与规模化能力,成为工业生产的首选工艺。

2. 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

CVD 是 4H-SiC 外延生长的主流方法。在此工艺中,于高温环境(通常为 1500–1650°C)下,含硅气体(如 SiH₄、SiCl₄ 或 MTS)与碳源(如丙烷 C₃H₈)在氢气氛中反应,在衬底表面沉积高质量单晶 SiC 外延层。

CVD 的主要优势:

工艺可控性高: 气体流量、温度与压力可实现精准调节;

掺杂控制灵活: 可实现 N 型与 P 型掺杂的精确浓度控制;

厚度控制精确: 可实现从数微米到数百微米的外延层生长;

设备与工艺成熟: 适合大规模量产;

运行及维护成本低: 相较于超高真空系统更具经济性。

3. SiC 外延生长方法对比

尽管 CVD 是工业生产的主流工艺,其他技术在特定研究领域或小众应用中仍具有一定价值。下表总结了几种常见 SiC 外延生长工艺的主要特征:

 

外延方法

优势

劣势

生长速率

工业适用性

CVD

工艺成熟、精度高、支持厚膜

设备成本高、高温要求

5–50 µm/h(可调)

工业主流

MBE

缺陷密度最低、晶体质量优异

成本高、生长速度慢、不易规模化

<1 µm/h

主要用于科研

LPE

装置简单、成本低

掺杂均匀性差、厚度控制有限

1–5 µm/h

基本淘汰

PLD

材料兼容性高

均匀性不足、尺寸受限

<1 µm/h

实验室应用

4. 未来发展趋势

4.1 晶片尺寸向更大规格过渡
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工业领域需求的快速增长,SiC 晶片正从 150 mm 向 200 mm 过渡。这对外延设备的温度均匀性、厚度一致性及掺杂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4.2 缺陷密度降低
未来的 CVD 技术将重点致力于:

抑制基平面位错(BPD);

降低堆垛层错(SF)与微管(Micropipe);

优化偏轴衬底角度与生长条件。

4.3 高效低能耗生长工艺
开发低温、高速的 CVD 变种工艺(如氯化 CVD)将成为提升产能、降低成本、保持高外延质量的关键。

5. 结论

在所有 SiC 外延生长技术中,化学气相沉积(CVD)凭借高速生长、优异晶体质量、强工艺可控性及良好规模化能力,已成为 SiC 晶片生产的主导工艺。

尽管 MBE 与 LPE 等方法在科研或特殊应用中仍具价值,但 CVD 目前是最具竞争力且最具商业化前景的解决方案。随着产业对更大尺寸晶片、更厚外延层以及更高器件性能的持续需求,CVD 技术将不断演进,并在碳化硅功率电子产业生态中发挥愈加关键的作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510-86886380
江苏省江阴市港城大道988号